close

今天和Chi去吃晚餐  聊了很多思考性的東西

比如「為什麼社會科學是科學?」「生物學其實跟研究人很像。」「在台灣時,體會到體制的壓迫,在英國的時候,卻會擔心自己的知識正統性,而想要進入體制。真叫人情何以堪!」-->這個講的有點模糊,因為我不想要講的太明白,畢竟這是我們兩個的約會,要保持約會內容的祕密性 :P .... 當然還聊了很多,一時之間也無法作全筆記

細細想想,發現大學裡學的很多學科都可以和人的世界相呼應:昆蟲生理=醫學,農藥學=藥學,生態學=社會學,動物行為學=心理學,昆蟲分類學=民族學。當然這些呼應總是會有內在的差異,比如說農藥學=藥學,我們學的不是如何醫治,而是如何殺死,但是生和死說穿了也只是兩個兩極端的「結果」。或是藥學使用的當,可以治療,使用不當也是可以殺生的。或是.... 差異一定會有,但是大概念是存在的。

「客觀的研究到底是否存在?」生物學研究,客觀嗎?當設計實驗時,有想過需要客觀嗎?我想大部份的生物學研習者沒有想過這個問題,但是以社會學或是哲學的切入點,只要是人所為,必加諸了主觀,但是我想要講的是:舉例社會學研究,是研究者和被研究者同在同一系統,但是生物學的研究,卻不一樣,我們不再動物的系統裡,所以人的主觀對於動物而言,重要性似乎沒有這麼需要被關切了。

當了學生這麼久,領悟到一件事,「我這輩子都會是學生」。

「對錯是甚麼?」,對某些人事物而言,不否認它的存在有它的重要,但是當你拿起你的那個框框加諸在別人的身上時,往往是不自覺的。

「空間」是我學到的生存之道,也是待人之道。James說得很好,當有不喜歡的事情發生時,要學會「忽略」。因為當給與批評時,或是發表己見時,就已經在餵別人吃你的框框囉,那如果你要說,表達自己的「喜歡」,其實也是在餵別人吃你的框框阿,但是要停下想想,這個框框是yummy的喔:) 而且美其名,那叫「share」!!

有一件事,最近我有不同的解釋了:我不覺得「標簽化」是一件不好的事。年輕時,總是不喜歡大人給自己貼標籤,最近發現那是因為他貼的是我不喜歡的標簽,所以排斥,但是當這些收集到的好壞標簽,有天在天雷勾動地火下融合焠鍊成我的特色時,我會感謝那些曾經給我標簽讓我看到別人眼中的自己的人。「看自己,總是一團霧阿~~」

 

這是很粗略的 很概念的 描述,當然可以深,可以淺,我的人生還需要更多的碰撞來玩味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zxy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